在此契机下,博威Open PLM2.0应时代和企业所需,推出了永久免费授权,大胆的走在时代的前沿。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博威公司Open PLM团队创始人,以专访、对话的方式,为大家更清晰的解答博威Open PLM永久免费授权相关问题,及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使命。
人物介绍
何坤谦/tony
博威公司总经理
半导体行业首席顾问
数字IP代言人「Open大咖」发起人,Open PLM团队创始人。在信息化领域拥有30余年的经验,在企业系统集成领域有丰富的、全面的规划和实施经验。
博威Open PLM2.0最近正式推行永久免
费授权,请问您是如果看待这个事情?
Tony:走向开放模式一直是博威坚持要走的路线,有别于多数软件公司,我们认为好的软件是最基本的,但有好的专业服务才是关键。
15年前我们第一次引进开放平台,这是基础平台的开放。现在我们走到行业应用的开放,这是我们的第二阶段,所以我们称为Open2.0。
严格来说这是同一个商业模式,但现在开放的功能内容价值更高,也更贴近及满足企业实际业务需求。我们一直在做开放这一件事情,这是我们经营公司的使命。
如此重大的决策,将会对行业产生怎样深
远的影响?
Tony:如同上面所言,这不算是重大决策,因为我们一直都在走开放的路线,而且非常坚持。但这次的确是迈出很重大的一步,因为我们希望让利企业,企业唯有用好系统,好的系统才有价值。企业用不好系统,再好(贵)的系统都没价值。
从企业的角度,当务之急就是做好流程管理及数据层面的规范性,才能走向高效治理及规模化管理的目标,这些对于大型集团资源相对充足的企业都已经在做了。
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谁来帮他们.....?我们的初心就是想帮助这些中小型企业。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博威管理层做出这
样重大的投入?
Tony:过去三年疫情加上今年的经济复苏不够明显,我们在许多客户企业口中都感受到了时局颇为艰难。即使如此他们对于信息化投入也不少,找人找系统找顾问仍然非常积极。
甚至于提出来能不能分期支付,或者自己学习自行实施,甚至于有提议拿股权来换授权的......,我想这就是企业的毅力。
我们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所以才将开放应用软件的方案提案到公司营运会上,没想到营运会议上的主管都一致通过并且要求加速执行,这也让我们为之一振,决心好好来做推动。
我们理念还是一样,企业得先将系统用好了,我们的好系统才是真正的好系统,我们提供的服务才有真正价值。
Open PLM体验营是什么?有哪些积极
的意义?
Tony:从企业评估系统及厂商选型的角度来看,充分了解系统并且了解服务商的能力是很必要的。因此过去看到许多企业都会花不少时间在前期选型及评估工作上,快者1-2个月,慢者半年以上。
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少,又是方案宣讲又是系统演示,也可能是制作POC雏型系统。最终是否就能做到慎选的决定?很多案例显示其实还是比较难的。
所以我们才提出体验营课程加上免费系统安装服务,通过体验营可以帮助用户充分了解系统功能及实践过的案例内容。通过系统安装让企业所有单位关键成员都去用着看看,通过”用”系统取代”看”系统这才是体验营的真正目的。
当然这也代表著我们对于系统的自信,好系统不怕体验,好系统不怕试炼。我们也会坚持一直开放下去,不只是系统开放,还有经营心态上的开放。
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Tony:不同行业会面临不同的难题,举例半导体行业面临的就是工具技术取得困难,例如EDA设计工具。还有新能源企业也都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困难;再举例医疗行业也普遍面临更加严苛的法规要求,垫高了经营成本与风险。
但不管哪个行业都面临共通的难题,也就是如何利用AI技术解决人工错误及高成本的管理问题。还有如何借助AI技术帮助企业更上一层楼,甩开竞争对手的战略议题。这是大家都很陌生却被公认是必然会发生的一场技术革命。
面对这样的挑战及不确定性,企业能做的就是做好数据管理,毕竟AI人工智能就是三个元素组成,算法、算力、跟数据。算法跟算力得靠外力,但数据积累得靠企业自身,因此越早开始重视数据管理就等于是赢在起跑点上。
这又涉及到我们推动Open2.0的初心,我们希望帮助这些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资源相对薄弱的群体,帮助他们不要输在起跑点上。
您在推行数字化过程中遇到过那些困难?
Tony:首先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工程,包含组织、人员、系统、管理、资源、方法、时程...等等相关议题。它不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项目,这就是第一个困难,企业管理者乃至于企业主对于数字化转型普遍都存在着认知上的偏误。这是第一个障碍得排除的,也就是得先扫盲。
还有数字化转型更常见的是跟风心态,还有规划能力不足,结果就看到很多三分钟热度的数字化转型案例。
企业领导层每年初都会讲一次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但最終都是只闻楼声响不见人下来,久而久之大家都没期盼也没想法了。因此第二个困难就是如何帮助数字化转型落地,避免企业内部团队对于数字化议题从此失去兴趣。
另外数字化转型碰到最多情况就是鱼目混珠情况,每个软件厂商跟服务商都开始诉求数字化转型跟生态,但有多少人是真的在做数字化转型?
很大的比例还是卖软件,赚取政策补贴,充其量就是做的工具系统,距离数字化转型差距颇大。最后也导致企业难辨真伪,无法准确选择合适的平台。
做为深耕行业30多年的资深专家,您给
制造企业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Tony:身为当今的制造型企业其实很困难,一来必须承担各种人才难得及管理无法快速升级的窘境(主要是信息化起步晚);
二来也是因为全球供应链重塑,随时得面对各种变化及变数。对于AI技术可能的变革又处于一无所知,因此面临著非常不确定的外在情势,几个方面夹击下压力其实很大。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小型每走一步做一个决策都得更加谨慎,避免落入所谓陷阱,甚至是掉入深渊。就例如信息化系统如PLM的使用,我们过去听过太多案例,企业引进系统之后不但没有实质帮助反而增加工作包袱。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原本的优势是可以轻装上阵快速转型,却因为引进了大型系统及采用所谓先进的管理思维,反而导致整体运作的弹性消失了。
而且还背负著跟国际型大企业一样的系统包袱(例如要储备非常多IT专家,需要定期维护及更新系统,新人培训时间增长好几倍...),结果是得不偿失 。
以我们一直强调企业千万不能一昧仿效或者复制其他企业使用的系统,更不能在没有策略的情况下去推动系统化及智能化应用,还是要视企业发展情况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跟应用。这就和投资一样,宁愿错过也不能走错,保守为宜。
这又回到了我们推广Open2.0免费授权的理念,企业要采用系统前最好先用过再决定是否真正去推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为没有太多可以犯错的空间,保守推进更合适一点。